歷經4個多月的移橋大修,107歲的上海蘇州河浙江路橋于今日(10月18日)吊裝復位。據項目負責人介紹,大橋的整個復位過程預計將耗時12小時左右。復位后的浙江路橋將于年內恢復通車,未來至少還能“服役”50年。
10月18日,在經過岸邊廠房內4個多月的修繕后,上海百年老橋——浙江路橋已恢復1908年時的靚麗“容顏”,踏上“回家”旅程。上海市路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浙江路橋仍將保持機動車單向交通,以盡量減輕橋梁負荷,讓百年老橋延年益壽,突出這座目前亞洲僅存的魚腹式鋼桁架橋梁的文化價值。
420噸橋身定位精度需在2厘米內
在移橋準備過程中,橋身已于17日從廠房中提前移出,移到了蘇州河岸邊。18日6時,橋梁復位施工開始。大型吊機吊住橋梁的南端,原先橋身下的一輛模塊車撤出,北端的橋身下則用一輛模塊車支撐。在吊機和模塊車及卷揚機等設備的配合下,橋身緩慢地向蘇州河方向移動。9時許,橋身南端底部的支座已位于蘇州河岸邊的浮箱上方。浮箱上已事先做好了左右兩個支架,支架上方還設有擋板,以防止架在支架上的支座在移動時左右偏移。10時30分,橋身南端支座終于就位在支架上,緩慢向蘇州河南岸移動。
浙江路橋前后兩次吊裝均由上海建工(600170,股吧)機施集團承擔。相比于5月份將橋身移送至廠房的過程,此次復位過程對吊裝作業又進行了多方面改進。此次采用了千斤頂循環落架技術,并輔以全方位限位措施,讓420噸的橋身能定位精度達到2厘米之內的要求。
“修舊如舊”,要保證再用50年
浙江路橋在歷史上曾經歷過多次加固維修,使其外觀與1908年建成時有了不少變化。此次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原來兩端平的橫梁改成了最初帶弧度的橫梁,兩側人行道的欄桿也改為了魚鱗狀,橋身主體兩側的桿件經過更換調整,中間大、兩頭小的魚腹式形狀更明顯。由于將之前的混凝土橋面板改成了鋼橋面,橋身自重減輕了近200噸。將來通車后,橋面上仍將維持機動車單向通行。
上海市路政局道路設施處副處長商國平說:“作為已經使用了一百多年的橋梁,要保證再安全使用50年,不應該再增加它的交通負擔,而更應該突出其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