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東海大橋:
東海大橋起始于上海浦東新區(原南匯區)蘆潮港,北與滬蘆高速公路相連,南跨杭州灣北部海域,直達浙江嵊泗縣小洋山島。全長32.5公里的東海大橋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深水港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被上海市政府列為“一號工程”。東海大橋工程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為洋山深水港區集裝箱陸路集疏運和供水、供電、通訊等需求提供服務。東海大橋全線可分為約2.3公里的陸上段,海堤至大烏龜島之間約25.5公里的海上段,大烏龜至小洋山島之間約3.5公里的港橋連接段,總長約為31公里。大橋按加緊急停車帶的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橋寬31.5米,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
東海大橋工程2002年6月26日正式開工建設,歷經35個月的艱苦施工,于2005年5月25日實現結構貫通。大橋寬31.5米,分上、下行雙幅橋面,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每小時80公里。大橋全線按高速公路標準設計,設計基準期為100年。大橋的最大主航通孔,離海面凈高達40米,相當于10層樓高,可滿足萬噸級貨輪的通航要求。東海大橋在2005年建成通車。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外海跨海大橋;159米高的兩座大跨度海上斜拉橋主塔在國內最高;位于顆珠山島和大烏龜島之間的深海大堤綿延1.22公里,也是國內的突破和創新;而最大的奇跡在于建設速度——在風高浪急的外海,運用高效、科學的施工技術,實現大橋貫通僅用3年!
2、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巨大橋梁,截止至2009年,該項目尚處規劃階段。港珠澳大橋在促進香港、澳門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區經濟上的進一步發展具重要的策略意義。港珠澳大橋主體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開工建設,一期計劃于2017年完成,大橋投資超1000多億元,約需8年建成。港珠澳大橋12月15日上午正式開建,珠澳口岸人工島將率先動工。
港珠澳大橋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連接香港、珠海及澳門的大型跨海通道。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香港口岸、珠海口岸、澳門口岸、香港接線以及珠海接線。大橋主體工程采用橋隧組合方式,大橋主體工程全長約29.6公里,海底隧道長約6余公里。
大橋還將建設景觀工程,擬設白海豚觀賞區和海上觀景平臺。大橋將采用最高建設標準,抗震達8度(地震烈度),能抗16級臺風,設計使用壽命120年。
3、福建平潭跨海大橋:
平潭跨海大橋使海潭島與大陸直接相連,改善了平潭縣經濟發展及人民生活。采用加寬的二級路標準,雙車道加兩側慢車道,橋寬17m。2010年11月30日福建第一大島跨海大橋——平潭海峽大橋建成通車,從而結束了數千年來人們進出島要完全依靠輪渡的歷史。今天上午,許多平潭百姓呼朋喚友,成群結隊,涌上橋面,為平潭終于有了通往島外的大橋而喜不自禁。
平潭島是我國第五大島、福建第一大島。平潭海峽大橋起于福清市瀚鎮小山東,跨越海壇海峽, 經北青嶼,終點至平潭娘宮,全線長4976米,其中橋梁長3510米。橋面和接線公路寬度同為17米,通航等級為5000噸級海輪。項目總投資人民幣11.394億元,于2007年11月動工興建。經過3年的建設,承載著無數代平潭人夢想和期待的平潭海峽大橋終于建成通車,進出平潭的百姓再也不必排隊苦等輪渡。
4、福建廈門海滄大橋:
海滄大橋(Haicang Bridge)坐落在廈門西港中部,是從廈門島通往海滄半島的一座內海灣公路大橋,同時也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在當時僅次于丹麥)的三跨連續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代表著20世紀中國建橋水平最高成就,也是廈門市歷史上投資最大的交通工程項目,工程全長5926.527米,主跨648米,海滄大橋設計通行能力為50000輛/日,行車時速為80公里/時,工程概算總投資28.7億人民幣。海滄大橋工程于1996年12月18日破土動工,主體工程于1997年6月份正式開工建設,全橋于1999年12月30日順利通車。
大橋為三跨連續全飄浮鋼箱梁懸索橋,全長約6000米,主橋3140米,主跨648米。鋼箱梁全長1108米。鋼箱梁寬(即橋面寬)36.6米,高3米。分11類94節拼接而成,其中標準箱長12米,重157.5噸,最輕的127.4噸,最重的206.6噸。大橋有140米高的雙塔,上架兩根主纜,主纜由99股1萬多根鋼線組成的,由吊桿把主纜和鋼箱梁拉住,鋼箱梁與海面凈高55米,5萬噸巨輪可自由通航。用這種技術建造大橋,世界上屬第二座,亞洲是第一座。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海滄大橋”橋名,光彩奪目。作為廈門出島的第二條通道,海滄大橋連通廈門本島與海滄半島臺商投資區。它的建成,象征著廈門在21世紀初要實現“廈門各區緊密互動”的大城市格局,并由海滄、杏林、集美、同安組成相互關聯的幾個片區,使廈門從一座海島型城市發展成一座海灣型城市。
5、福建廈漳跨海大橋:
廈漳跨海大橋位于漳州九龍江入海口,北連廈門海滄投資區,南接招商局中銀經濟開發區。推薦方案的橋位選址是:北端起于角嵩路與青龍路交界處,南端止于漳州開發區的中埔。
廈漳跨海大橋工程起于在建的廈門至成都國家高速公路(廈門海滄至漳州天寶段)青礁樞紐互通,跨廈門灣經海門島,止于漳州龍海后宅,與招商局漳州開發區疏港一級公路和在建的招銀疏港高速公路相連接。廈漳跨海大橋路線全長9.33公里,其中橋長約8.555公里,路基寬度33.5米,跨海橋梁寬度采用33米(不含布索區),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從南到北由海平立交、南汊主橋、海門島立交和北汊主橋等4個主要工程構成,分為五大標段進行施工。其中,北汊主橋為該項目的主體工程,橋長1290米,主跨780米,可滿足三萬噸級船舶安全通航,采用雙塔雙索面五跨連續半漂浮斜拉橋形式,在同類型橋梁中其主跨跨度位居全國第六、世界第九。
6、浙江舟山跨海大橋:
舟山跨海大橋是國家高速公路網甬舟高速公路(G9211)的主要組成部分。跨海大橋由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投資建設,起自舟山本島的329國道鴨蛋山的環島公路,經舟山群島中的里釣島、富翅島、冊子島、金塘島至寧波鎮海區,與寧波繞城高速公路和杭州灣大橋相連接。舟山跨海大橋跨4座島嶼,翻9個涵洞,穿2個隧道,投資130億元。工程共建岑港大橋、響礁門大橋、桃夭門大橋、西堠門大橋和金塘大橋5座大橋,全長48公里,按高速公路標準設計,雙向四車道,設計行車速度為100千米/小時,路基寬度22.5米,橋涵同路基同寬。其中多座特大橋跨徑均進入世界前10名。其中,跨越西喉門水道、連接金塘島和冊子島的西堠門大橋,是世界上僅次于日本明石海峽大橋的大跨度懸索橋。2009年12月25日下午在金塘島舉行了大橋通車儀式;當晚23時58分,大橋正式對社會車輛開放。
7 、廣東湛江海灣大橋:
湛江海灣大橋及連接線一期工程東起吳川市黃坡鎮接G325,沿S373線經湛江市坡頭區,于平樂渡口上游1.3km處跨越麻斜海灣,終于湛江市樂山大道,全線包括全長3981米的湛江海灣大橋和約21km的四車道一級公路,總投資約12億元。
其中,湛江海灣大橋主橋為雙塔雙索面混合梁斜拉橋,斜拉橋主跨為480米,鋼砼混合箱梁結構,斜拉橋邊跨跨度為120米+60米。該橋水深達20m,基礎深達104m、塔高達155.3m,技術難度大,工程非常艱巨,是廣東繼虎門大橋之后建設的最大規模的橋梁工程。
8、山東青島海灣大橋:
青島海灣大橋又稱膠州灣跨海大橋,是我國自行設計、施工、建造的特大跨海大橋。它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22青蘭高速公路的起點段,是山東省“五縱四橫一環”公路網上框架的組成部分,是青島市規劃的膠州灣東西兩岸跨海通道“一路、一橋、一隧”中的“一橋”。
青島海灣大橋全長41.58千米,投資額近100億,歷時4年完工。全長超過我國杭州灣跨海大橋和美國切薩皮克灣跨海大橋,是當今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世界第二長橋。大橋于2011年6月30日全線通車。2011年上榜和美國,榮膺“全球最棒橋梁”榮譽稱號。
東起青島主城區黑龍江路楊家群入口處,跨越膠州灣海域,西至黃島紅石崖,(一期工程)路線全長新建里程28.047 公里,(二期工程12公里。)其中海上段長度 25.171 公里,青島側接線 749 米 、黃島側接線 827.021 米 、紅島連接線長 1.3 公里。工程概算投資 90.4 億元。 2010年12月22日青島海灣大橋主橋貫通,大橋于2011 年6月30號下午14點正式通車。
青島海灣大橋工程包括三座可以通航的航道橋和兩座互通立交,以及路上引橋、黃島側接線工程和紅島連接線等,大橋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兼城市快速路八車道,設計行車時速80公里,橋梁寬35米,設計基準期100年。
9、浙江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一座橫跨中國杭州灣海域的跨海大橋,它北起浙江嘉興海鹽鄭家埭,南至寧波慈溪水路灣,全長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比連接巴林與沙特的法赫德國王大橋還長11公里,曾保持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世界紀錄,現為繼美國的龐恰特雷恩湖橋和青島膠州灣大橋之后世界第三長的橋梁。
大橋兩岸連接線工程總長84.4公里,投資52.1億元。其中北連接線29.1公里,投資額17.8億元;南岸接線55.3公里,投資額34.3億元。大橋和兩岸連接線總投資約160億元。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時速100km,設計使用壽命100年以上。大橋設北、南兩個通航孔。北通航孔橋為主跨448m的雙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通航標準35000噸;南通航孔橋為單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通航標準3000噸。
10、樂清灣跨海大橋
樂清灣跨海大橋橋長4798米,采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雙孔單向通航,主通航孔孔徑為300米,凈高30.5米,通航等級3000噸級;樂清灣2號橋長3613米,采用雙塔雙索混凝土斜拉橋,單孔雙向通航,主通航孔孔徑388米,凈高35.5米,通航等級5000噸。樂清灣跨海大橋的建設,對促進溫臺兩地經濟融合與聯動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玉環落后的交通條件也是造成玉環縣大量企業外流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能盡快建成樂清灣跨海大橋,還可以使玉環向北可直接融入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樂清灣跨海大橋對加快大麥嶼港口開發開放意義同樣重大。大麥嶼港作為一個不可多得的可建設10萬噸級泊位的優良港址,規劃深水岸線長達30公里,是一個未來能源、石化、集裝箱等大型工業基地建設和大宗散貨中轉運輸,內外貿并重的綜合性深水良港,已列入省、市港口發展戰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