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口粗細的纜繩系在兩岸石柱上,渡者以皮帶或繩索系腰間,借傾斜之勢滑越渡河,稱為溜索。幾年前,溜索是四川偏遠山區群眾重要的過河方式。
為改善邊遠深山沿江(河)貧困地區的對外交通條件,提高使用溜索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2013年以來,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緊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扶貧政策機遇,計劃實施77個溜索改橋項目,為當地群眾安全便捷出行和脫貧致富提供交通運輸保障。截至目前,四川已完成71個溜索改橋項目,除涼山彝族自治州兩座跨金沙江以及綿陽市跨唐家山堰塞湖的溜索改橋,因建設規模較大,預計2017年建成外,其余項目將于今年年內建成通車。
專人跟進抓建設進度
四川省溜索主要分布在涼山、甘孜、阿壩、綿陽、廣元5個市(州),共有98座溜索。通過對所有溜索進行勘察,充分研究論證,并在與項目所在地政府和交通運輸部門、扶貧移民部門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四川省確定共需實施溜索改橋項目77個,主要分布在金沙江、雅礱江等流域,這些溜索所處位置大多地形地質條件極為復雜。
為了早日連通世代被大江大山阻隔的村莊,2014年以來,四川省交通運輸廳會同省扶貧與移民工作局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推進,并與相關市(州)簽訂目標責任書,全面落實工作責任,強化部門協作,細化工作方案,做好資金和土地保障,全力推動項目建設。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落實專人跟進溜索改橋項目推進情況,按月通報;提前介入前期工作,縮短前期工作周期;定期、不定期實地檢查督導,督促項目推進緩慢地區加快建設進度,并將對項目推進不力或工程質量差的地區納入行業“負面名單”管理,相應減少或暫停該地區其他交通項目計劃和資金安排。
強化勘察設計讓更多人受益
為了讓更多的當地人受益,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多次組織專家團隊深入實地調查,按照“受益面最廣、經濟技術可行”的原則,合理選擇新建橋址,確保橋梁技術可靠、經濟可行、方便建設和管養。為研究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境內的一個溜索改橋項目,省交通運輸廳主持召開了三次方案研討會,省交通運輸廳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橋梁勘察設計分院前后進行了一年的勘察設計,才最終確定了線路走向、控制點位、橋梁樣式和位置。
確保建成符合群眾實際需要、安全便捷、高質量的橋梁,是四川省在實施溜索改橋過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則。四川溜索改橋項目的勘察設計單位都須具備公路工程勘察和設計乙級及以上資質;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和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負責為涼山、甘孜、阿壩三個州的溜索改橋項目建設提供技術支持。
在建設過程中,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加強工程質量、安全和進度管理,嚴格質量安全監控。除金陽、布拖、北川三座特大橋納入省級質量監督機構監管范圍外,所有項目納入市級質量監督機構監管范圍;全面落實項目設計、施工、監理等參建單位的質量管理責任,將從業單位全部納入行業信用評價管理范圍;不定期對建設項目質量、安全及進度進行抽查,確保質量安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