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9月12日召開的武漢城市橋梁隧道安全管理工作會上獲悉,該市城市橋隧每年至少完成1次常規定期檢測,并推進橋隧管理市場化,加快橋梁新型限高設施設置。
據介紹,武漢市714座城市橋隧設施安全狀況總體上處于受控狀態,但部分橋梁荷載等級不高、抗傾覆能力差,如武漢市掛牌督辦的青山區冶金大道2號明渠橋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全市12座立交橋含獨柱墩結構,橫向抗傾覆能力較弱。
今年以來,武漢市共發現橋梁病害1.1萬余起,處置8646起,處置率78.6%,其中58起重大隱患處置完成47起。武漢現有橋隧設施量是2010年的20倍之多,但設施養護經費未與設施量同步增長,制約了橋隧安全水平提升。
根據橋梁動態稱重系統檢測,今年武漢發現超限車輛上橋5.3萬余起,配合公安交管部門取證5起。目前,市級城市橋梁(大型跨江、跨湖及城市高架橋)的維護責任,一般為市級橋隧管理機構或企業,危害橋梁安全違法行為的執法處置責任在各區,橋隧巡查與執法處置脫節。各區將組織交通、交管、城管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
超重車輛通行城市橋梁,嚴重影響橋梁結構安全和使用壽命,為確保全市城市橋隧安全運行,防止超限超載車輛上橋,全市荷載等級低的老舊橋梁、進城方向橋隧、三環線橋梁及有通行凈空要求的橋梁,將合理設置新材料、新工藝限高設施,10月中旬前基本完成。
武漢城投集團公司所屬公司管轄三環線內除長江大橋外11座(長江5座、漢江6座)大型跨江橋梁,該公司在會議交流發言時表示,正在組織橋梁科研單位、大專院校針對橋梁斜拉索結冰這一世界難題的預警、預防和除冰,開展預警平臺理論研究,以及超疏水材料涂裝、高頻振動、激光消融、物理阻攔等方案的論證、實驗;對不易到達的區域利用無人機進行巡檢;水下橋墩嘗試利用機器人檢測。
(文章轉載自52監測網,本文由52監測網上傳并發布,本文僅用來學習及交流,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