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淄博12月10日電 (郝學娟)在日前揭曉的2019世界結構大獎中,由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的潭溪山高空玻璃橋獲2019世界結構大獎行人橋梁獎。據了解,在2019世界結構大獎12個獎項中,中國結構設計共斬獲5個獎項。
圖為冬季譚溪山高空玻璃橋景象。(資料圖)譚溪山景區供圖
記者10日在淄博市譚溪山景區看到,該橋梁橫跨在海拔700米的崖壁上,造型酷似彩虹,橋梁下方并無鋼架支撐,極具動感與美感。
圖為秋季譚溪山高空玻璃橋景象。(資料圖)譚溪山景區供圖
據了解,潭溪山高空玻璃橋于2017年正式運營,是世界首例無背索斜拉弧形玻璃橋,橋面跨度117米,懸空高度101米,外弧最大半徑90米,橋面寬度2.45米,最大承載量為3.5噸/平方米,總承載可達900噸,單次承載10000人。
淄博潭溪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侯紀山介紹說,為使譚溪山在同類景區中脫穎而出,他考察了諸多景區的主題項目,最終選用了玻璃橋項目。這座橋由同濟大學教授張啟林設計,經過兩年多時間完工。“橋梁設計、施工難度都很大,但建起來后吸引了大批游客,每年登橋人數達30萬人次。”
圖為夕陽下譚溪山高空玻璃橋景象。(資料圖)譚溪山景區供圖
在建造橋梁的600多個日夜里,侯紀山幾乎每天都在現場。他告訴記者,由于玻璃橋建在山頂上,巖體的穩定性是設計施工的首要難點。為此,橋梁設計中通過三維激光掃描定位技術,設置了6個掃描站點,對懸崖巖體全貌進行掃描,通過點云拼接、去噪處理,構建了崖體、橋墩及基礎的三維數值計算模型,通過數值計算與分析,確保了懸崖巖體的穩定性。
玻璃橋橋面跨度117米,懸空高度101米,外弧最大半徑90米,橋面寬度2.45米,最大承載量為3.5噸/平方米,總承載可達900噸,單次承載10000人。(資料圖)譚溪山景區供圖
此外,由于景區運輸條件較差,橋面和拱架只能小段工廠制作、運輸到現場安裝。但現場空間狹小,采用自懸崖底部搭設腳手架或支撐柱的方案,或懸崖底部拼接后再整體提升的方案,兩種方案均代價極大、危險性較高。而一體化設計理念實現的條件是橋面和拱架需布置在一定的位置、連接斜拉索的兩端后,由橋面和拱架的自重導入預應力。
潭溪山高空玻璃橋于2017年正式運營,是世界首例無背索斜拉弧形玻璃橋。(資料圖)譚溪山景區供圖
“在建造過程中,我們先依據山的形狀將橋面進行拼裝,拼裝后又進行了120度的翻轉,才呈現出現在的效果。”侯紀山介紹說,只有將橋面和拱架放置在其夾角小于120度的位置上,才能連接無應力的長度為原長的斜拉索。所以施工時采取了旋轉橋面和拱架的安裝方法,設置滑移軌道、將橋面置于拱架上部拼接、最后將橋面整體平移至正確位置后旋轉。
(資料圖)譚溪山景區供圖
據了解,在日前揭曉的2019世界結構大獎中,由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的潭溪山高空玻璃橋獲2019世界結構大獎行人橋梁獎。
圖為潭溪山高空玻璃橋。(資料圖)譚溪山景區供圖
據了解,為確保玻璃橋橋在運行期特別是節假日高峰運行期的安全性,該景區還對玻璃橋橋建立了運營期全壽命健康監測系統,除在每根橋索布置EM索力傳感器外,還在橋面上布置了三個三向加速度儀。如果加速度值超過設定的門檻值,系統將自動向人行橋運行管理部門和負責人報警。
侯紀山表示,玻璃橋建成后,該景區游客成倍增長,帶動了沿線農家樂、民宿及農副產品的銷售,促進了當地文化旅游業的發展。下一步,該景區將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創新旅游產品。(完)
(文章來源52監測網,本文轉載自中新網,僅用來學習及交流,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