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伴隨著京張高鐵的開通,貴州平塘特大橋可正式開始通車。平塘特大橋被譽為世界最高鋼筋混凝土橋塔,從斜側面看,它像三顆巨型“鉆石”矗立在峽谷間,位于中間的16號橋塔凈高達到332米,相當于110層樓高。據悉,2016年11月,該大橋獲得2016年度Be創新獎決賽入圍獎,被業界稱為"最高、最美"的空間索塔。該橋預計總投資15億元,于2016年4月開工建設,計劃2019年建成。
平塘特大橋簡介
平塘特大橋為平羅高速的控制性工程,該橋位于貴州省余慶至安龍高速公路平塘至羅甸段K32-K35公里處(平塘縣牙舟鎮與通州鎮之間),橫跨槽渡河峽谷,橋梁全寬30.2米,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橋梁全長2135米。
平塘特大橋中間主塔高達332米,相當于約110層的高樓,是世界最高鋼筋混凝土橋塔。
平塘特大橋屬于斜拉橋的一種,橋塔由混凝土修建,索塔將建設成鉆石形空間塔,即全橋立三個巨型塔體,每座塔的造型均為兩個倒A字形的塔柱組合而成,在三個塔的兩面又分別架設數十組不銹鋼鋼索,遠處觀摩,整座橋好似三顆金光閃閃的巨型"鉆石"鑲嵌在大橋上,非常的雄偉、瑰麗。
平塘特大橋建設意義
建成后平塘到羅甸的通行時間將從2個半小時縮短至1小時,將成為連接貴州南部的交通要道,對助推滇黔桂石漠化片區脫貧攻堅具有重要意義。
事實上,我國建設的大橋譽為奇跡的也不只有這一座。
我國有名的三座跨海大橋簡介
港珠澳大橋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這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大橋全長49.9公里,雙向6車道,投資近千億,設計使用壽命是120年,歷時9年才完工。港珠澳大橋施工難度是我國跨海大橋中最難的,創多個世界之最,不僅代表了中國最高水平,也反映了世界最高水平。
杭州灣跨海大橋于2008年5月1日通車,這可能是中國首條跨海大橋。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雙向6車道,投資約138億元,歷時差不多5年完工。杭州灣跨海大橋,是由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管理的跨海大橋,杭州灣是世界三大強潮海灣之一,建設條件較為復雜,能夠建成此橋科技含量極高。
青島膠州灣跨海大橋通車,大橋全長36.48公里,雙向6車道,投資額近100億,歷時4年完工。膠州灣跨海大橋,是我國自行設計、施工、建造的特大跨海大橋,該橋在2011年被美國《福布斯》評為“全球最棒橋梁”。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中國就有了基建狂魔的稱號,從國內到國外,中國建造的工程數不勝數,別國做不了的工程我國卻可以做到,為我國獲得贊譽無數,這就是我國的實力體現。不管是建房子還是橋梁,安全性也是非常直觀重要的,因此,橋梁安全監測是橋梁建設完成后進行測試比不可少的環節。
根據52監測網了解:
橋梁的安全檢測,始于20世紀50年代,1967年12月,俄亥俄河上的一座橋梁倒塌事故,導致46人喪生,這個事故促使美國于1971年制定了國家橋梁檢測標準(NBIs),用于全面指導橋梁檢測的各個環節;20世紀80年代后,國外已有大量橋梁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健康監測系統。我國的橋梁健康監測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很多研究機構對橋梁健康監測技術進行了理論的研究,并已應用到了大壩、橋梁和隧道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橋梁健康監測系統市場前景
橋梁健康監測系統綜合了現代傳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信號分析與處理技術、數據管理方法、知識挖掘、預測技術及橋梁結構分析理論等多個領域的知識,極大地延拓了橋梁檢測領域,提高了預測評估的可靠性。基于GPRS網絡的橋梁健康無線監測系統是集現代化傳感技術、測試技術、計算機技術及現代網絡通信技術,是一個分布式、網絡化和全開放的監控系統。
隨著技術的發展,在將來,橋梁健康的自動診斷系統必將是主流的發展趨 勢。橋梁健康監測與安全評價系統將在橋梁管理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一個橋梁數字化時代正在來臨。
(文章來源52監測網,本文轉載自國際在線,僅用來學習及交流,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