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三橋一隧”從規劃到落地開工,加速了濟南“北跨”發展;3年后,“三橋一隧”中的最后一橋——104國道濟南黃河公路大橋擴建工程招標公告顯示將在2020年內落地開工,計劃工期4年。“三橋一隧”不僅引爆了醫學大道、航天大道等新一批跨黃通道,而且更好地服務于新舊動能轉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齊魯黃河大橋主跨鋼箱梁邁大“步”
黃河南岸槐蔭段大堤上,2020年濟南的初雪尚未消融,遠觀望去,齊魯黃河大橋吊裝焊接好的主橋鋼箱梁伸展開來,如同巨人的一只腳踩在河邊,隨時準備跨黃。
齊魯黃河大橋主跨鋼箱梁在黃河南岸邁出了跨河的步伐
齊魯黃河大橋主跨鋼箱梁將向黃河河道方向頂推
與壯觀的齊魯黃河大橋相比,橋下一年前搭建的施工便橋顯得渺小多了。現場的工人說,目前已焊接好的主橋鋼箱梁骨架長度超過400米,比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還要長。已焊接的鋼箱梁是齊魯黃河大橋主跨骨架,下一步就是往河道主橋墩頂推。在黃河下游的鳳凰黃河大橋,兩個月前這里剛剛成功吊裝了主橋首節段鋼箱梁,僅單節段重約230噸。
黃河邊跨河大橋建設全力以赴,地下穿黃隧道工程建設也在快馬加鞭。今年1月2日,隧道南岸盾構機接收井底板一次澆筑完成,這里是盾構機自北向南掘進完成后,提升上岸的唯一通道。整個接收井凈深度近36米,開挖深度超過了18層樓的高度,是目前山東省乃至全國所有穿越黃河工程中最深的基坑。
按照計劃,齊魯黃河大橋將于在2021年6月通車,鳳凰黃河大橋預計在2021年12月通車,黃河隧道與兩座跨黃大橋相約同年通車。
黃河公路大橋擴建工程計劃年內開工
與上述“兩橋一隧”進展順利相比,濟南黃河公路大橋擴建工程則姍姍來遲,而它是城市主中心、金融城與先行區核心區域的快速通道,格外受關注。
濟南黃河公路大橋擴建工程最近一次被關注是2019年7月相關方面對該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審查。從當時披露的信息看,項目起點段將新建一座高快相接的渦輪型樞紐立交。進入2020年,姍姍來遲的濟南黃河公路大橋擴建工程傳來最新消息:該工程計劃2020下半年開工,計劃2024年8月底竣工,工期4年。
根據在山東省交通建設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發布的濟南黃河公路大橋擴建工程勘察招標公告,項目路線全長7.766公里,其中橋梁工程長約6.911公里,含公軌合建段黃河大橋2.518公里,公軌分離段橋梁總長0.75公里,兩側接線引橋總長3.643公里。全線設特大橋1座,互通立交2處(其中樞紐互通1處,一般互通1處),主線收費站1處。起點(二環東高架橋22號墩)至零點立交段和黃河北立交至終點段為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零點立交至黃河北立交段為雙向八車道,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
跨黃通道“跨”出發展新機遇
在“三橋一隧”規劃問世后,為強化黃河南北兩岸的交通聯系,濟南相繼規劃一批跨黃通道建設,對接先行區、臨空經濟區規劃,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從2017年至今,除了“三橋一隧”跨黃通道,濟南陸續有鄭濟高鐵長清黃河特大橋、濟南繞城高速二環線西環段跨黃大橋、醫學大道跨黃通道、濟南繞城高速二環線北環段跨黃大橋規劃浮出水面。山東省政府審議通過《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發展規劃(2020—2035年)》后,濟南先行區管委會微信公眾號近日披露新增黃崗路、航天大道黃河大橋等10余處跨河通道,以加強南北兩岸交通聯系。而在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對市人大代表的一份答復中,與航天大道通道一起作為新一批跨黃通道列入建設規劃的還有濟陽開元大街通道。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發展規劃新增十余條跨黃通道
站在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的新起點,以“三橋一隧”為代表的跨黃通道,不僅能完善南北兩岸基礎設施配套,而且“跨”出了濟南發展新機遇。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國際內陸港在沿黃兩岸拉開建設大幕,新產業、新動能加速布局培育;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有賴于以濟南為“圓心”的都市圈高質量發展。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文章來源52監測網,本文轉載自中國橋梁網,僅用來學習及交流,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