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0年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IABSE)杰出結構獎(OStrA)獲獎名單公布。由中鐵工業寶橋集團參建的港珠澳大橋榮獲2020年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杰出結構獎。據悉,這也是繼泰州長江大橋、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之后,中鐵寶橋參建橋梁工程第三次獲此殊榮。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連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里,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大橋建設滿足內地、香港、澳門三地的最高建設標準,加上橋址處惡劣的地質、海況、天氣等自然因素,使之成為目前世界上建設難度最大的橋梁之一,曾被英國《衛報》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運營,一橋飛架三地,當驚世界殊。
港珠澳大橋橋梁工程鋼箱梁用鋼超過40萬噸,是全球范圍內首次如此大規模使用鋼箱梁的工程。在港珠澳大橋建設中,中鐵寶橋承擔了該橋九洲航道橋重達43000多噸的鋼梁和鋼塔生產制造重任,鋼橋梁總長2.6公里,兩座鋼塔高度超過100米,相當于6座法國埃菲爾鐵塔的重量。其中,兩座“風帆形”鋼塔的生產制造,是中鐵寶橋面臨的重中之重和難中之難。對此,該公司積極貫徹“大型化、工廠化、標準化、裝配化”的建設理念,先后投入巨資對江蘇揚州、廣東中山生產基地進行了升級換代,對整個生產線進行了技術改造,引入了自動化生產線,配裝了焊接機器人,特別是將鋼塔在工廠整體制造完畢后,采用整體大節段吊裝的工法,這在國內橋橋梁建設中還是第一次。在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委托駐廠監理及第三方檢測公司對焊縫進行的無損檢測中,公司生產制造的鋼橋梁和鋼塔100%達到大橋技術標準,被國內橋梁專家譽為“中鐵寶橋開創了我國橋梁建設的新紀元!”
據介紹,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ridge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ABSE)成立于1929年,現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會員3000多名,是目前會員國最多的國際土木類協會。1998年,IABSE設立了杰出結構獎(Outstanding Structure Award),每年評出1~4個橋梁或結構工程的獲獎項目,代表了全世界橋梁和結構的技術創新與工程創造。
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王曉光 通訊員蔣曉強
(文章來源52監測網,本文轉載自西安新聞網,僅用來學習及交流,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