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片
穿越
5個大斷層
16條構造帶
它蜿蜒而上
沿途熔巖水豐富
極易發生隧道大沉降
施工難度大大增加
作為進入云南怒江州的
第一條高速公路
它對拉動當地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保瀘高速
注定是一條
承載著希望的小康之路
保瀘高速公路起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瓦窯鎮老營村,止于怒江州瀘水市六庫鎮北小沙壩,路線全長約85.174公里,其中保山市建設里程(K0+000~K48+540)長48.54公里,怒江州建設里程(K48+540~K87+200)長36.63公里,同步建設芒寬連接線(三級)28公里,小沙壩連接線(二級)1.45公里。項目批復概算150.19億元,批復建設工期5年,預計2020年底項目通車。
看意義——它是云南省委、省政府打贏怒江州脫貧攻堅戰和全力支撐怒江州脫貧攻堅的工作部署,是進入云南怒江州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它對完善云南高速公路網、全面實現云南縣域高速“能通全通”、助力怒江州脫貧攻堅均具有重大意義。
看施工難度——保瀘高速公路位于怒江山脈,穿越怒江大峽谷,地形陡峭、地質復雜,橋隧占比77.49%,材料、設備進場困難,施工條件復雜,水保環保工作難度大。
看創新——工程采用加強超前支護和先進的濕噴技術。在設計地勘資料的基礎上,對其控制性工程老營隧道所處區域采用高密度電阻法等先進手段再次進行全面的地質、水文調查,并采用三維成像技術、超前探孔等措施進行地質超前預報并組織專家研判隧道地質水文情況,提前制定不良地段的施工方案。
順著保瀘高速一路前行,到處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沿途一座座塔吊、各型吊車、混凝土泵車林立,機械轟鳴、施工車輛來往穿梭,工人們頂著烈日緊張的忙碌著……怒江的江水時而沉靜、時而洶涌,一座座橋梁在怒江大峽谷懸崖峭壁上拔地而起,橋連著隧、隧接著橋,組成了一幅幅雄偉奇壯的畫卷。
保瀘高速老營特長隧道內,立架班的工人王德才和幾個工友正在大汗淋漓的進行鋼拱架施工,今年是他們在這里干活的第5個年頭,45歲的老王說:“隧道年底就要貫通了,今年可以好好的回去,和家人美美的待在一起,過個團圓的節日。”
作為項目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長11.5公里的老營隧道橫穿怒江山脈五個斷層和破碎帶,是云南在建最長的高速公路隧道。該隧道地質情況復雜多變,洞內掌子面溫度高達40余度,施工條件艱苦,洞內每天消耗數十噸冰塊降溫,改善施工環境。和老王一樣沒日沒夜在這里奮戰的工人達700余名,隧道目前右幅剩余587米,左幅剩余780米。“雖然任務艱巨,我們通過增加施工投入,加強施工組織,通過精細化管理,做到各道工序緊密銜接,項目部有信心、有決心按時完成任務,絕不給保瀘高速‘拖后腿’。項目經理說,“目前我們投入的主要設備都預留一臺備用,各班組在隧道內24小時循環作業”。
在土建6合同,黨西3號大橋數十名工人正在進行混凝土澆筑前的鋼筋焊接、綁扎施工,黨西3號大橋主橋為(58+105+58)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兩岸引橋為連續T梁。是土建6合同段最后的控制性工程。目前該橋前、后引橋T梁已全部架設完成,正進行橋面系施工;主橋連續剛構右幅已完成邊跨合龍段施工,全橋計劃于11月30日前全部建成。
策劃 | 常亮 李旭雅
責編 | 李旭雅
(文章來源52監測網,本文轉載自交通運輸部,僅用來學習及交流,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