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車組列車駛過平潭海峽公鐵大橋。王福斌攝
2020年年底開通的福平鐵路即將迎來它的首次春運,其中平潭海峽公鐵兩用跨海大橋是我國首座、也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這座以“風大、浪高、水深、流急”著稱的大橋全長16.34公里,1月12日起,這座大橋有了屬于自己的“私人醫生”。
大橋健康監測系統能夠根據橋梁結構特點,規律性計算分析各組件力學性能、結合監測系統的應用經驗,為大橋提供橋址環境、結構響應、養護管理等方面的精準監測。12日下午,南鐵福州工務段長樂東路橋車間副主任林更生正在和中鐵橋隧技術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利用“天窗”時間,對平潭海峽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健康監測系統元洪航道上最后幾個傳感器進行安裝調試。
現場工作人員對大橋上的傳感器進行調試。王福斌攝
南鐵福州工務段長樂東路橋車間副主任林更生介紹說,大橋主塔橋墩上設置了地震船撞傳感器,如果發生地震和船撞的時候,對于我們橋梁結構的影響,相關信息會通過它傳輸到我們指揮中心平臺,類似于這樣的傳感器我們全橋有600多個,他們24小時工作,確保咱們福平鐵路運營安全。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健康監測系統,設置了多種類型傳感器,能夠及時檢測地震與船舶撞擊、環境風荷載、主梁撓度線性監測、支座位移監測等十幾項影響大橋安全的因素,準確、及時、全面的對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作出安全預警和狀態評估,為大橋的養護管理提供針對性的智能化監測平臺。
平潭海峽風大浪急,對養護的要求很高,有了大橋健康監測系統的加持,能夠及時收集、分析大橋的相關數據,從而對橋梁的健康狀況有一個更加科學的評估評定。在定期檢測、人工巡查的基礎上,實現了對大橋的健康全過程進行管理。
(文章來源52監測網,本文轉載自中新網福建,僅用來學習及交流,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