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嘉嘉陵江大橋全橋合龍 上游新聞記者 鄒飛 攝
中國“橋都”重慶,中心城區年內將再建成一座跨江大橋:昨日上午,由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牽頭、中建五局投資、中建隧道承建的禮嘉嘉陵江大橋實現全橋合龍,至此大橋主體結構工程已全部完成,計劃于2021年9月達到通車運行條件。
作為重慶重點民生工程快速路二橫線西段項目的控制性工程,禮嘉嘉陵江大橋是連接渝北區、沙坪壩區及兩江新區的又一過江通道,項目通車后,市民從大學城到兩江新區禮嘉地區最快只需15分鐘車程。
禮嘉嘉陵江大橋全長785米,雙向8車道設計,左右兩幅設置,單幅標準段橋寬18米,設計時速80公里。
這是全國首座大跨徑上承式梁拱組合體系預應力混凝土剛構橋,橋梁創新采用梁拱組合結構體系,較常規連續剛構橋更為簡潔美觀,集梁橋、懸澆拱橋、矮塔斜拉橋施工工藝于一身,被行業院士、專家一致認為具有“結構設計新穎、施工工藝復雜、施工環境特殊”三大重難點。
重慶市快速路二橫線西段項目全長14.4公里,橫跨沙坪壩區、北碚區、兩江新區,采用雙向8車道建設標準進行設計。項目總投資約64.88億元,包含禮嘉嘉陵江大橋、土主隧道、王家坪立交、童家溪立交等重要工程,是集特大橋梁、特長隧道、集群式轉體、全互通立交“四位”一體的集群工程。
項目建成后西接渝蓉高速,東至蘭海高速,可實現重慶自貿試驗區西永片區、西永綜合保稅區、西部(重慶)科學城與兩江新區、國博中心、江北機場等地區的互聯互通,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揭秘大橋合龍3大難點
據介紹,本次合龍的為禮嘉大橋的最后一個合龍段主墩P2-P3,合龍段長度為2米,梁高5米,單箱單室結構。采用上弦梁掛籃施工合龍段,同時為保證兩側梁段在合龍時混凝土初凝之前能夠穩固鎖定,合龍段設置組合型鋼勁性骨架。
據項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大橋合龍共有三大難點:
難點一:受外界影響發生偏移
大橋合龍段處于掛籃上懸臂端,受溫度變化、日照、風力等外界影響,會發生軸向伸縮、豎向繞曲及水平線偏移,導致合龍前合龍段兩端橋梁軸線、高程發生變化,合龍精度差,稍有不慎將會導致橋梁無法合龍,施工過程必須嚴格控制(如澆筑溫度)。
難點二:混凝土澆筑時容易造成撓度變形
合龍段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容易因兩端荷載不同,造成混凝土澆筑時的撓度變形。為避免出現此種情況,保證混凝土質量,需要在合龍段兩端配重,澆筑混凝土過程中,需保證同步卸重。
難點三:相應的變形可能導致開裂
合龍段混凝土受力集中,是全橋成橋的關鍵性工程,預應力鋼筋張拉前,混凝土澆筑早期,相應的變形可能導致開裂,需提前做好剛性支撐措施和混凝土養護工作。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黎靜 通訊員 周魏 劉紹君
(文章來源52監測網,本文轉載自重慶晨報·上游新聞,僅用來學習及交流,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