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建造過去將實用性放在第一,如今裝飾性也被更多人看重,但不能一昧追求美觀,環境才最重要。”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鄧文中如是說。
重慶山水相間的地形讓橋梁成為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交通媒介。重慶現擁有大小橋梁1.3萬余座,橋梁數量居全國首位。橋已成為重慶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重慶由此被媒體稱為中國橋都。為了展現重慶橋梁之美、山水之美,也讓社會各界了解橋梁。重慶舉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首屆十大最美橋梁評選,并于9月28日公布了結果。
鄧文中國際著名橋梁建筑工程大師,在此間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橋梁建設發展迅速,44萬座各類橋梁拔地而起,促進了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然而在建設過程中,亦消耗了大量資源,在橋基開挖、墩臺灌注等一系列直接或間接活動中,破壞了生態環境,加劇了生態系統的退化。
“在施工過程中,需強化施工管理,盡可能剔除施工細節中的污染環節,是降低施工造成環境污染的有力保證。”鄧文中說,橋便利了交通,但修橋會影響周邊環境,因此修橋必須對環境進行補過,以便功過相抵。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已成為社會發展共識,在橋梁建設中,應更加注重建筑材料的選擇,要降低使用高碳排放量的材料。將橋梁建設環保工作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完成,使其貫穿于橋梁建設中的各方面,達到橋梁建設與生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統一發展。
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福敏則表示,橋梁美觀是重要因素之一,但也不應過度“裝修”,這對于橋梁的可持續發展必然會有影響。“橋梁建造要回歸到結構、力學、資金投入等方面,回到這樣的軌道,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王福敏說。
當天評出的重慶十大最美橋梁分別是:石板坡長江大橋+石板坡長江大橋復線橋、萬縣長江公路大橋、鵝公巖長江大橋、菜園壩長江大橋、大寧河特大橋、朝天門長江大橋、江津觀音巖長江、嘉悅嘉陵江大橋、江津鼎山長江大橋、東水門長江大橋+千廝門嘉陵江大橋(按建成時間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