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拆除的三三O鐵路橋
2017年6月9日下午6點,位于葛洲壩大轉盤旁的鐵路橋開始拆除。由于夜明珠路BRT工程改造,為了給車輛和行人讓路,僅僅一個小時,這座有46年歷史的三三O鐵路橋終結了它的歷史使命。經常在附近散步的葛洲壩第一批建設者,今年85歲高齡的離休干部楊校非感慨萬千:這座橋為葛洲壩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天拆除,真的有點依依不舍……
一座鐵路橋拆除
3小時10萬人關注
9日,有46年歷史的三三O鐵路橋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宜昌網友“郡長”制作了一條微信,回憶了三三O鐵路的輝煌歷史,展示了正在拆除的三三O鐵路橋的施工照片。沒想到,這條微信迅速被轉發,3小時內,閱讀量突破了10萬人次。
三三O鐵路橋像一座“城門”扼守在宜昌市城北,是三三O的標志,也是宜昌城北出城標志。
在通往葛洲壩船閘的一段鐵路上,葛洲壩建設者劉思珍先生,指著這段保存完好的鐵路告訴記者:“我是1971年到宜昌來的,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三三O鐵路建設,但作為機修工人,參與了機械維修工作。這段鐵路建成后,承擔了葛洲壩建設主要物資的運輸。每次到船閘跟前散步,看著這段鐵路,我就想起當年激情燃燒的歲月……”
網友說,他們家幾代人都參加過葛洲壩建設,對葛洲壩這邊一草一木,對這座有46年歷史的鐵路橋感情很深,這座橋勾起他們童年的回憶……
作為一個城市重要的建設,曾經為葛洲壩建設做出如此大的貢獻,既然為了城市的建設讓路,應該在那里建一個紀念碑……
46年歷史
承載三三O工程八成運量
1970年12月30日,當時中國最大的水電工程葛洲壩工程破土動工。隨著工程進程加快,物資運輸成為大問題。在當年,宜昌通往外地的公路不像現在這么四通八達,并且當年的路況不利于大型拖車行駛,為了解決工程的物資運輸,上級決定,修建葛洲壩內部鐵路。
1971年4月26日,三三O工地場內鐵路專用線正式動工。據參與鐵路建設的葛洲壩鐵路分局原職工張平回憶,為了外面物資快速運進來,鐵路工人加班加點,晝夜施工,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于當年9月5日基本建成通車。
據悉,該鐵路自鴉官鐵路38公里處(現葛六中后面)接軌,跨望洲崗(現葛房地產公司左側)繞鎮鏡山至左岸土石壩,以人字形逆行從原指揮司令部后穿過東山大道(現葛洲壩中心人行天橋處)至東湖綜合加工廠院內(現錦繡天下公園)。
鐵路按時完成,確保了1974年10月主體工程正式施工,使第一期工程于1981年完工,實現了大江截流、蓄水、通航和二江電站第一臺機組發電;也保證了第二期工程1982年開始,1988年底整個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建成。
按照當時葛洲壩工程初步設計文件,樞紐建設所需工程物資估算后約200萬噸的運量,鐵路運輸大約占了八成。
鐵路分局成立
葛洲壩工區建鐵路網
為了更好管理葛洲壩工區鐵路和進來的物資,葛洲壩集團公司(以前三三O工程局)成立了三三O鐵路分局,專管內部鐵路網。
到1983年底,三三O鐵路基本形成了四大格局:一是進場鐵路,自鴉官鐵路38公里處接軌,經左壩頭到東湖綜合加工廠。二是自壩頭經3號,2號船閘活動橋至1號船閘左側到右岸火車站。三是下西壩鐵路,自1號安裝場下到西壩幸福路口至重件碼頭。四是自鴉官鐵路38公里處,經夜明珠機械基地區域及油煤列電線到小溪塔接砂石線。
場內鐵路總里程約44公里。據不完全統計,自三三O工程開工到1985年工程完成,完成各類物資運輸達700余萬噸。為葛洲壩工程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三三O大施工時期,為解決在大江工地施工的職工上下班問題,尤其是為方便遠在小溪塔的砂石廠職工們,還開通了東湖車站—38公里處—夜明珠乘降所—小溪塔車站—司后乘降所—二江電廠乘降所等站臺的通勤列車,每天兩班按時接送數千名職工,到各自的施工部上下班。
據當年乘坐了這趟列車的退休職工周世文介紹,現在回憶起來仍然能感覺到那汽笛長鳴,車輪滾滾,熱火朝天,氣勢如虹的壯觀景象!
光榮完成使命
三三O鐵路漸行漸遠
隨著1988年葛洲壩工程全部竣工,這條肩負著重要歷史使命的三三O鐵路漸漸失去歷史的光環。隨著三峽工程的建設,漢宜高速的通車,以及航運業的快速發展,運輸大型機械設備已經不再完全依賴鐵路了。
三峽工程開工后,西壩鐵路向三峽工程轉運水泥和粉煤灰9萬噸。1996年10月30日,它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被拆除了。如今,西壩昔日的鐵路線建成寧靜的小區。
1999年1月14日,東湖區域的鐵路倉庫全部拆除,為葛洲壩工程建設服務近28年的場內鐵路終結了它的歷史。昔日車輪滾滾,汽笛聲聲的東湖車站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高樓林立,風景如畫的“錦繡天下”。
隨著三三O鐵路橋的拆除,昔日聯網的葛洲壩工程專用鐵路還剩下一段近400米的鐵軌——從三三O鐵路橋到葛洲壩船閘。這段鐵路,早已融入市民的生活中,因為它不妨礙交通,不影響城市市容市貌,至今仍然悄悄躺在那里。
曾經,三三O鐵路穿過葛洲壩大壩,直達江南的紫陽。如今,剩下葛洲壩船閘這邊的鐵路,依然向過往的行人訴說它曾經的輝煌歷史。
三三O鐵路橋拆除后,很多市民,尤其是參加葛洲壩建設的老一代建設者,表示十分惋惜,又尊重政府的選擇,他們希望最后400米那段鐵路,能保留下來,成為葛洲壩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