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沙港鐵路跨洪奇瀝水道特大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亞洲第一跨”順利合龍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豪 通訊員 范彩燕
12月22日下午2時,跨洪奇瀝水道特大橋柔性拱成功提升到位,隨著數十名焊工將合龍口焊縫焊接完成,由中鐵六局承建的南沙港鐵路跨洪奇瀝水道特大橋迎來了勝利的一刻——主橋小里程一側柔性拱順利完成提升及合龍(見上圖)。標志著跨洪奇瀝水道特大橋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跨洪奇瀝水道特大橋主橋位于珠三角下橫瀝水道和洪奇瀝水道交匯處下游,主跨通航凈空為300×24米,從拱頂到水面近100米,相當于33層樓高。主橋采用雙主跨的鋼桁梁柔性拱技術,通過吊桿將剛性珩梁和柔性拱肋連接起來,形成了強勁的組合體系。兩跨跨度360米,為目前國內同類型橋梁中跨徑最大,被稱為“亞洲第一跨”。全橋總長998.8米,共72個節間,采用一級鐵路標準,雙線鐵路,設計時速120公里。
自2019年12月柔性拱首根桿件順利架設以來,中鐵六局全體參建人員克服橋梁施工受漲落潮、臺風影響大、通航要求高、安全風險大、技術難度高、施工條件復雜等困難,首次在近海高風速區對雙主跨高位鋼箱柔性拱肋采用一次性大節段整體提升,柔性拱矢高65米,拱肋單次提升高度30米,提升重量1833噸。提升到位后進行高空合龍,兩個合龍段合龍口對接錯邊精度要求高,測量工作要求嚴格細致,對各過程的監控須嚴密,誤差控制在3毫米。
為了確保主橋柔性拱的精準合龍,建設者們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創新施工技術。為了解決提升高度高,提升過程中吊點的不同步會影響拱肋的穩定性的難題,在提升過程中,先對拱肋提升處進行加固,設置水平索,并進行張拉,使該部分拱肋形成弓弦式穩定結構,然后進行豎向整體提升施工,高空合龍口嵌補段的安裝,依次合龍。由于鋼管拱跨度較大,拱頂距離地面較高,建設者們采用了鋼管支架拼裝和提升支架提升兩種方式相結合進行安裝,確保拱肋提升的穩定性和準確性,提高施工效率。
作為國家重點鐵路項目廣州南沙港鐵路全線的控制性工程,洪奇瀝水道特大橋主橋柔性拱的順利提升及合龍,無疑給建設者們打了一劑有力的“強心針”,為全線順利貫通奠定了良好基礎。
(文章來源52監測網,本文轉載自羊城晚報,僅用來學習及交流,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