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對生米大橋橋墩進行加固。
我省水資源豐富,每天在主航道贛江等江河來往的船舶眾多,這些河流上跨越著一座座橋梁,連接著兩岸交通,因此橋梁防碰撞至關重要。今年2月以來,我省全面啟動隱患排查工作,計劃在三年內為所有主航道的橋梁穿上“防撞衣”,省會南昌有17座橋梁列入此計劃內。昨日,記者探訪了南昌市大橋管理處,了解南昌市的大橋如何防碰撞。
偶有船只剮蹭橋梁事件發生
2017年6月25日,景德鎮樂平市韓家渡大橋上游兩艘船脫錨,撞擊了韓家渡大橋,造成橋梁受損;2020年7月7日,一艘貨船在昌江航行經過鄱陽縣凰崗鎮太陽埠大橋水域時,船舶失控,碰撞凰崗鎮太陽埠大橋,造成橋梁塌落,砸到船舶貨艙上,導致船舶沉沒……近年來,船舶碰撞橋梁的事件偶有發生,如果跨江河的橋梁受到劇烈的撞擊,后果不堪設想。
昨日記者從南昌市港航管理處了解到,2018年~2020年,南昌境內的水域共發生了3起船舶剮蹭橋梁的事件,幸好都不嚴重,未對橋梁造成較大的影響。
如何預防船舶碰撞橋梁的事件發生呢?一旦發生,有什么方法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呢?這是我省港航、海事、航道等部門一直考慮的事。
根據《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國鐵集團辦公廳關于印發船舶碰撞橋梁隱患治理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今年2月,我省正式發文,將江西省船舶碰撞橋梁隱患治理提上議程,對2019年12月31日前建成投入運行的跨贛江、信江的各類橋梁開展隱患治理,進一步提升船舶碰撞橋梁風險防范能力,防范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計劃為多座橋梁穿上“防撞衣”
昨日,記者采訪了江西省贛中航道事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對方介紹,通航凈空尺度不足是船只碰撞橋梁的原因之一,我省計劃通過這三年的行動,將重點整治橋梁標志標識設置維護不到位、通航凈空尺度不足、未按要求設置維護防撞設施、抗撞性能不足等問題。
開展橋梁通航安全風險及抗撞性能綜合評估,也是此次行動的內容之一。“開展評估是要找有專業的隊伍進行的,這個過程就像一個老中醫把脈一樣,望聞問切,找出癥結。”該工作人員說道,通過專業的評估,可得到每座橋梁的防撞擊程度的相關數據,根據實際情況對癥下藥。
“橋梁防撞擊,既要‘主動防撞’,也要‘被動防撞’。”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橋梁加裝防撞預警系統、裝防撞設施都可以起到較好的作用。為此,我省計劃為跨贛江、信江的27座各類橋梁穿上“防撞衣”。
“橋梁加裝防撞設施非常有必要,這樣橋梁的防撞力將大大提高。”南昌市港航管理處海事科負責人江濤告訴記者,在此次行動中,南昌轄區的包括八一大橋、南昌大橋等在內的17座橋梁將穿上“防撞衣”。如果橋梁在設計施工時,就已經具備特別強大的防撞能力,那么通過綜合評估之后,也可以不用穿上這件“防撞衣”。
高科技守護南昌各大橋梁安全
目前,南昌市民非常熟悉的八一大橋、南昌大橋、英雄大橋等跨江橋梁現狀如何?除了穿“防撞衣”,是否還有其他“黑科技”保護著這些大橋?
對此,記者昨日進行了探訪與了解。記者了解到,南昌市大橋管理處負責南昌城區的多座橋梁的管理、維修等工作,包括生米大橋、朝陽大橋、八一大橋、南昌大橋、英雄大橋、贛江大橋(公路橋部分)。
據介紹,早在2018年,針對這幾座橋梁,南昌已建立了跨江橋梁綜合監控管理中心,可以實時查看橋梁結構安全性和橋面動態情況及橋下通航等情況,管理中心接入了跨江橋梁可視智能監控系統、健康監測系統、超載監控系統工程,是橋梁們的“最強大腦”。
在跨江橋梁綜合監控管理中心,記者看到,有一個大屏幕實時播放各座大橋的相關情況,有專人進行值守。
“系統可以對橋梁各監測項7×24小時連續地、實時地、在線地監控,并且通過數據比對發出相關預警,讓我們可以及時掌握到橋梁的‘健康’情況。”跨江橋梁綜合監控管理中心值班人員向記者介紹道,近些年來,南昌的這幾座跨江橋梁也進行過維修加固,目前來看,健康狀態還比較良好。
“如果發生撞擊導致橋梁出現位移等變化,那GPS系統可以第一時間預警。”南昌市大橋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抗擊地震方面,八一大橋、南昌大橋可以抗6級地震,生米大橋、英雄大橋、朝陽大橋可抗7級地震,如果發生橋梁被撞擊等情況,系統可以第一時間進行反饋。
來源:晨報記者 呂淑婷
(文章來源52監測網,本文轉載自江西晨報,僅用來學習及交流,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