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跨跨度最大的自錨式懸索橋鵝公巖軌道交通專用橋試運營
10月16日,一輛軌道列車從北向南駛過鵝公巖軌道交通專用橋。這座目前世界主跨跨度最大的自錨式懸索橋進入試運營階段,吸引了眾多市民觀看。
鵝公巖軌道交通環線專用橋全長1650米 主跨600米,雙塔雙索面五跨連續鋼箱梁自錨式懸索,由69段鋼箱梁組成,單段最重達408噸,跨徑為同類型橋梁的世界之最。它位于鵝公巖長江公路大橋的旁邊,二者分別通行軌道交通和地面交通。二者外形高度基本一致,被譽為孿生姊妹橋。
據了解,鵝公巖軌道專用橋是重慶軌道交通環線的最大重點和難點工程。環線全長50.8公里,共設33座車站,串聯起重慶北站、重慶西站等城市主要客流集散點。預計年內通車。(來源:重慶日報)
孟州黃河大橋分離式立交樁基開鉆 預計2022年初竣工通車
10月15日上午,備受關注的國道207線孟州至偃師黃河公路大橋項目K15+490分離式立交橋樁基正式開鉆,拉開了黃河南岸橋梁施工的序幕,標志著黃河南岸工區邁入了新施工階段。
據介紹,此次首鉆樁長54米,樁徑1.5米,采用旋挖鉆成孔工藝。黃河南岸主線共有橋梁5座,樁基414根。由于南岸山區施工場地受限,2#梁場設在了K16+500-K17+200路基上,南岸橋梁的整體施工計劃是由標尾向起點方向推進。K15+490分離式立交橋作為架梁路線上的第一座橋梁,它的開工建設對項目梁場統籌管理及南岸橋梁施工部署都具有重要意義。
7月份以來,國道207孟州至偃師黃河大橋及連接線項目陸續進行了鋼箱梁架設,曾創造國內施工工藝先例。該項目總投資23.6億元,是國道207線跨越黃河的咽喉工程,也是焦作及孟州方向至鄭州、洛陽及豫中南地區的快捷通道,預計2022年初竣工通車。(來源:大河網)
貴南高鐵的澄江雙線特大橋開始鋪設橋面
貴南高鐵澄江雙線特大橋,位于廣西河池市都安縣境內,全長15.5公里,這不僅是貴南高鐵全線最長的一座特大橋梁,也是廣西現有建成鐵路橋梁中最長的一座。
金秋十月,大橋已開始鋪設橋面階段。貴南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包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全長482公里,設計時速為350公里/小時,預計2023年通車。建成后,對于建設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西部陸海聯通門戶港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來源:廣西日報)
我國橫斷山脈縱谷區首座萬米長新華隧道貫通
10月15日,經過鐵路建設者近4年的艱苦奮戰,云南大理至臨滄鐵路首座10公里以上長大隧道——新華隧道順利貫通,標志著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新華隧道位于我國高地震烈度區和橫斷山脈縱谷區,其建設經驗將為后續鐵路建設提供技術參照。
全長12.3公里的新華隧道,是中緬國際通道大臨鐵路的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縣境內,周邊依山傍水,景色秀麗。優美的自然環境背后,是異常艱難的鐵路建設。
隧道穿越橫斷山脈無量山與哀牢山結合部,山巒縱橫、地形險峻、河谷深切,地質構造極其復雜,屬于國家I級高風險隧道。
隧道位于高地震烈度區,烈度等級達到8度,地震破壞性大。隧道最大埋深1100米,圍巖承受的應力巨大,隧道采用的鋼架、混凝土等材料的耐抗壓、耐腐蝕性要求高,強度要求大。
全長202公里的大臨鐵路,是中緬國際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時速為160公里。大臨鐵路建成通車后,昆明至臨滄可實現3小時左右到達,對助推我國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具有重要意義。(來源:新華網)
千里沅江第一條過江隧道建成通車
10月16日,長江重要支流沅江的第一條過江隧道在湖南省常德市建成通車,洞庭湖流域中心城市之一的湖南省常德市由“水上跨越”進入“水下穿越”新時代。沅江是長江一條流域面積達5萬平方公里以上的重要支流,也是湖南的第二大河流,全長1000多公里。
據介紹,沅江隧道全長2240米,項目建設難度大。其所處河段彎曲,江面寬闊,汛期水位高于城市地面約6米,為典型的“地上河”。盾構段總長3357米,其中全斷面卵礫石地層長達3000米,卵石最大強度達到73兆帕,比巖石還硬,磨蝕性強,對盾構機刀具磨損嚴重。
為此項目,我國自主研發了“沅安號”盾構機,為國產首臺大直徑常壓換刀泥水平衡盾構機,其常壓換刀技術在國產盾構機的成功應用填補了行業空白。盾構機刀盤直徑11.75米,整機長度132米,重達3000噸,刀盤設計為桃花瓣形,被譽為“最美盾構機”。
自2016年10月開工以來,項目4次安全平穩穿越沅江兩岸大堤及多個建筑物,沉降始終控制在兩毫米以內,沒有對地面造成影響,為長江中上游建設城市盾構隧道積累了寶貴經驗。
長期以來,常德市因一江之隔造成兩岸經濟發展不均,雙向四車道、設計時速60公里的沅江隧道開通后,將打破沅江這一天然屏障,促進城市產業布局統籌。(來源:新華網)
(文章來源52監測網,本文轉載自民主與法制時報,僅用來學習及交流,侵權刪)